查看更多
扫码关注我们
了解更多信息
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,在体外(in vitro)模拟体内生理环境,在无菌、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,对这些组织或细胞进行孵育培养,可使之保持一定的结构和功能,以便于我们观察研究,这种技术就是细胞培养(cell culture)。细胞培养有时也称为组织培养(tissue culture),二者可作为同义语使用。细胞培养的工作始于20世纪初,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、医学的各个领域,是各种细胞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。
根据细胞的来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原代细胞与细胞系,他们的获取与持续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,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原代细胞与细胞系是怎样进行培养的。
原代细胞(primary culture cell)指的是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。一般把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。原代细胞广泛应用于分子、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,如蛋白质组学、基因组学、细胞株(系)研究、DNA,RNA和遗传学研究等,此外在当今热门的生物医药产业如药物筛选、药物代谢和毒理研究、癌症药物的研究面也至关重要。因其最接近和最能反映体内生长特性,适宜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、细胞分化等实验研究,所以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不可替代性作用,市场前景广阔。
细胞系(cell line)指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,也指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。(由此便引申出了后来的有限细胞系(Finite CellLine)、无限细胞系(Infinite CellLine)),因此,细胞系狭义上是指可连续传代的细胞(特定环境下口语和书面语都使用),广义上是指可传代的细胞。1951年从海瑞塔·拉克斯的宫颈癌组织分离的细胞--Hela细胞是历史最久、应用最广泛的细胞系。
1.原代培养
原代培养也叫初代培养,是从供体取得组织细胞在体外进行的首次培养,是建立细胞系的第一步,也是一项基本技术。在原代培养中,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取出,经各种酶(常用胰蛋白酶)、螯合剂(常用EDTA)或机械方法处理,分散成单细胞,在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下培养,使细胞得以生存、生长和繁殖。因此,严格说来是,原代培养是指成功传代之前的培养,此时的细胞保持原有细胞的基本性质,如果是正常细胞,仍然保留二倍体数。但实际上,我们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。
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有组织块培养、消化培养法、分散细胞培养和器官培养法。
注:此处的原代培养试剂是指初代培养,即原代细胞在传代成功前的培养
① 组织块培养法
组织块培养是常用、简便易行和成功率较高的原代培养方法。其基本方法是将剪成的小组织团块接种于培养瓶(或皿)中,瓶壁可预先涂以胶原薄层,以利于组织块粘着于瓶壁,使周边细胞能沿瓶壁向外生长。
② 消化培养法
此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时,首先需要将组织样本取出,去除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,然后将其切成小块。接着将组织块放入酶消化液中,进行消化。消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组织的种类和大小,一般需要在37℃下进行1-2小时。消化结束后,将消化液离心,去除上清液,留下细胞沉淀。细胞沉淀可以用细胞培养基进行洗涤,去除残留的酶消化液和细胞碎片。最后将细胞沉淀转移到培养皿中,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基,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
③ 悬浮细胞培养法
对于悬浮生长的细胞,如白血病细胞、淋巴细胞、骨髓细胞、胸水和腹水中的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无需消化,可采用低速离心分离,直接培养,或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后接种培养。
④器官培养
器官培养是指从供体取得器官或组织块后,不进行组织分离而直接在体外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,器官培养可保持器官组织的相对完整性,可用于重点观察细胞间的联系、排列情况和相互影响,以及局部环境的生物调节作用。
2.传代培养
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或细胞系要在体外持续地培养就必须传代,以便获得稳定的细胞株或得到大量的同种细胞,并维持细胞种的延续。培养的细胞形成单层汇合以后,由于密度过大生存空间不足而引起营养枯竭,将培养的细胞分散,从容器中取出,以1:2或l:3以上的比率转移到另外的容器中进行培养,此即为传代培养。
细胞“一代”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再培养的一段期间,与细胞世代或倍增不同。在一代中,细胞培增3~6次。细胞传代后,一般经过三个阶段:游离期、指数增生期和停止期。常用细胞分裂指数表示细胞增殖的旺盛程度,即细胞群的分裂相数/100个细胞。一般细胞分裂指数介于0.2%~0.5%,肿瘤细胞可达3~5%。细胞接种2~3天分裂增殖旺盛,是活力最好时期,称指数增生期(对数生长期),适宜进行各种试验。
依据细胞生长的特点,传代方法有3种:
①悬浮生长细胞传代(离心法)
将悬浮细胞离心(1000 rpm, 3 min)去上清,收集沉淀物加新培养基,混匀后进行传代培养。
②半悬浮生长细胞传代(直接吹打法)
此类细胞(如Hela细胞)部分贴壁,但黏贴不牢,可用直接吹打法使细胞从瓶壁上脱落下来,进行传代。
③ 贴壁生长细胞传代(酶消化法)
去除培养容器内培养液后,加入1-2ml 0.25%的胰蛋白酶液(以消化液覆盖整个瓶底为准)37℃静置2-10min(显微镜下动态监测)。移去蛋白酶液,加入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细胞,离心将细胞沉淀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。吸取1/10—1/40细胞悬液,接种于含有适量新鲜培养液的新培养瓶中进行传代培养。
注:细胞接种数要达到5×104~8×105个/ml,传代密度太低时,细胞容易死亡,在达到增殖期前有较长的滞留期;培养液由pH下降而呈黄色时,细胞已达最大密度而需要换液或传代;单层贴壁细胞,等长满培养瓶表面时,即可传代;吹打细胞时,动作要轻柔缓慢,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;传代时细胞接种数量要多;培养基的pH要低些;首次传代时,小牛血清浓度可加大至15%~20%。
通过上面介绍我们发现原代细胞培养其实可以分为出初代培养(获得原代细胞)和传代培养(延续原代细胞)两部分,那如何获得原代细胞呢,接下来我们以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和人PBMC细胞为例分别介绍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初代培养:
1.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制备
1960年,haray等首次对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培养,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在生长、发育、生理、代谢、病理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1.手持大鼠乳鼠(出生1-3d),以75%乙醇消毒皮肤,沿胸骨打开胸部,用弯镊提取心脏,至于盛有PBS的100mm大皿中;
注: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d内具有部分增殖能力,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化细胞,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。
2. 将心脏表面附着的大血管剪去,剪去心房,放入5ml离心管中充分剪碎成肉泥状;
3.加入3ml左右胶原酶和1.5ml 0.05%胰酶充分吹匀,37℃消化8min,自然沉淀,弃上清,再加3ml左右胶原酶和1.5ml 0.05%胰酶,充分吹匀,37℃消化10mim
注:胰蛋白酶胶原酶混合使用(0.4%胶原酶:0.05%胰酶=2:1)。组织细胞由红转半透明时,停止消化
4.取上清,3000rpm 离心5min,铺中皿含10%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,剩余沉淀中加入3ml胶原酶和1.5ml 0.05%胰酶,充分吹匀后37℃继续消化5min;
5.重复4的步骤直至组织块消化完毕;
6.培养箱2-3h待成纤维细胞贴壁后轻轻吹打培养基,所有中皿上清移入离心管3000rpm离心5min,弃上清,加入10%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以及Brdu,铺中皿培养。
注:溴脱氧尿苷(brdU)可干扰优势分裂,故常规使用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。
7.48h换液后可得心肌细胞。
人 PBMC 细胞制备
1. 取一15 ml 离心管,加入 2 ml 已用抗凝剂处理过的人血液样品,再加入等体积的 PBS进行稀释(终体积 4 ml)。
注:若为经过处理的浓缩血液样品,请按照新的稀释倍数合理稀释。为了保证分离细胞的活力和效率,请使用新鲜血液,血液样品请于 18-20℃保存。
2. 上下颠倒或用枪混匀样品,备用。
3. 上下翻转确保 Ficoll-Paque PLUS (GE)分离液彻底混匀,去掉聚丙烯瓶盖,使用注射器针头插入瓶塞吸取 3 ml 分离液。
注:分离之前请将 Ficoll-Paque PLUS 分离液温预至 18-20℃。
4. 取一新的无菌 15 ml 离心管,加入 3 ml 步骤 3 中取出的分离液。
5. 小心加入稀释好的 4 ml 血液样品,不要打破 Ficoll-Paque PLUS 液面。
注:可将离心管倾斜至与水平台面呈 30°,缓慢沿管壁加入血液样品。
6. 将离心管小心竖直放入离心机内,于 18-20℃, 400g 离心 30-40 min。
注:特别注意将离心机的降速加速度调到 0。
7. 小心取出离心管。此时液体分为 3 层:中层为分离液层, 最下层为红细胞,最上层为血浆。位于中层靠近血浆层的白膜层即为单个核细胞层,小心吸走血浆层,不要打动白膜层。
注:可吸出最上层的血浆层保存以备后续使用。
8. 用无菌移液枪将白膜层吸到一新的离心管中。
9. 用三倍体积(约 6 ml) 的无菌 PBS 重悬步骤 8 中的 PBMC,重悬时用枪轻柔吹散,于18-20℃, 400g 离心 10-15 min, 重复一次,最后用培养基重悬备用,多余的 PBMC 可以冻存继续使用。
特注:在较高的离心速度下(400-500g)可以提高 PBMC 的得率,同时需注意在较低的离心速度下(60-100g)可以分离掉不需要的血小板。另外,如上操作和比例适用于更大体积的分离。
查看更多
查看更多
查看更多
联系我们
返回顶部